2021年底,農業農村部制定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》,提出要重點打造生豬、家禽兩個萬億級產業。
在萬億級別的養豬行業中,誕生了碾壓同行的“豬茅”牧原股份,同樣是萬億級別的家禽行業,是否也會誕生“雞茅”? 我國消費市場中,豬肉和雞肉是最受歡迎的兩種肉類食品。2022年,我國雞肉消費量1503萬噸左右,大約是豬肉的30%,排名第二。
近年來,我國居民年人均豬肉消費量呈遞減態勢,而對禽肉的消費量卻穩定上升。健康膳食的大趨勢下,雞肉低脂高蛋白的特性,使其在年輕群體中廣受歡迎,也為未來行業的長期上升奠定了基礎。 我國養殖市場的肉雞,最主要的是白羽雞和黃羽雞,黃羽雞是本土品種,白羽雞是進口品種,種源主要來自美國和新西蘭。2021年我國出欄的125.14億只肉雞中,白羽雞65.32億只,占比52.20%,黃羽雞40.42億只,占比32.30%。 從白羽雞的生產周期來看,供給源頭是祖代種雞,類似于豬周期中的“能繁母豬”。從祖代種雞引種到商品代肉雞出欄最短需要耗時約60周,每套祖代肉種雞最終可以提供約15.5噸的雞肉產品,祖代種雞的供給變化,直接影響雞周期的價格變化趨勢。 2012年以來,養雞行業經歷了5輪周期性波動,最重要的一次上漲周期是在2019年前后。由于引種受限和“超級豬周期”的帶動,肉雞行業當時迎來了歷史最好盈利周期,A股市場豬雞聯袂暴漲的行情,成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風口之一。 2018年-2019年的超級雞周期之后,雞價跟隨豬價一起逐步回落,行業下行周期已持續了2年多時間,養雞企業的業績也經歷了大起大落。 2020-2021年,養雞企業陷入全面虧損的局面,為產能出清和行業周期更替提供了契機。而其他多方面因素也顯示,肉雞當下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的條件正逐步成型。 其一,白羽雞是我國農業里對外依存度僅次于大豆的一個細分行業,受2022年2月出現的全球禽流感疫情影響,海外引種持續不暢。根據博亞和訊最新數據,2022年我國祖代更新量91萬套,同比下降32%,祖代存欄自2022年7月后持續下降,祖代更新企業數量減少至12家。 白雞供應源頭的祖代種雞形成的缺口,導致父母代雞苗、商品代雞苗、毛雞乃至雞肉價格的上漲具備了很強的確定性。 農產品的需求剛性,決定了供給端一旦出現10%以上的缺口,價格彈性會非常大。1月以來,商品代雞苗市場報價從2元/羽上漲至4.5元/羽,漲幅125%;白羽雞價格在春節后由4.34元/斤持續上漲至4.65元/斤,漲幅7.14%。 其二,作為中國人餐桌上最重要的兩種肉類,雞肉和豬肉之間具備較強的替代性,因此在周期輪動上也具備一定的聯動性。眼下的豬肉價格也處于周期底部,去產能疊加消費復蘇帶來的豬肉漲價預期,也會為雞周期的上行帶來動力。 過去幾輪豬周期的輪回中,原來并不起眼的牧原股份,憑借創新性的自繁自養模式,以及安全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極致表現,在行業內迅速崛起。目前牧原股份的養殖規模已經超過6000萬頭,占到全國總量的10%,市值最高時曾高達5000億元,在行業內可謂一騎絕塵,遠遠甩開其他豬企。
在規模最大的白羽雞市場,龍頭公司主要有兩家,即產業鏈上游的益生股份和產業鏈下游的圣農發展。 益生股份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祖代肉種雞養殖企業,約占國內1/3市場份額,此外商品代雞苗的銷量在國內也是最多的,約占國內市場1/10的份額。2022年,益生股份商品代雞苗銷量預計5.4億只,父母代種雞預計銷售1600萬套。 益生的父母代種雞的成本在18元/套左右,商品代苗成本2.8元/只左右,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,相對目前市場價格已有較高盈利。而公司3月份父母代肉種雞苗報價70多元/套,明顯高于市場均價,說明益生的雞苗質量優于同行業,在市場中有更高的議價權。